
中方融媒3月27日讯(通讯员:罗金凤)近日,中方县机插机抛社会化服务推广现场观摩会在泸阳镇顺利举行。笔者在泸阳镇连片的水田间目睹了智能插秧机耕作的生动场景。据了解,1台智能插秧机按设计的0.8米/秒的恒定速度在田间作业,日均作业量相当于80个熟练农工的工作效率。此次机插机抛社会化服务推广现场观摩会,彰显了“传统农耕”成功对话“智慧农业”,是中方县委、县政府精心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生态系统的一个生动缩影。
科技基建夯实产业地基
春分过后,正是南方集中育秧的关键时期,中方县2025年明确了4000亩的集中育秧目标,其中2000 亩社会化服务面积,2000 亩服务主体自主实施。为攻克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的难题,县财政在中央补贴的基础上,额外追加 76万元专项扶持资金,用于购置机插机械和作业补贴。目前,铜湾镇竹园头村一处占地 20 亩的集中育秧大棚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,该大棚单次育秧能力可达 2000 亩。集中育秧和机插机抛能切实缓解农忙时节劳动力短缺、劳动效率不高的问题,预计可使水稻产量每亩提升30公斤左右。
资源整合催生服务新范式
面对碎片化服务主体,中方县创新推出由村集体牵头成立的"共享联盟",满足了农户“订单式”“一站式”农事服务需求。在县农业农村部门、乡镇和村集体三级联动的共同推进下,铜湾镇先行试点组建社会化服务区域中心,通过设备共享、作业协同的方式,将分散的"小舢板"整合为服务"航母舰队"。同时,该中心7月即将启动的“淡储”农资集采计划,有望为种粮大户降低生产资料成本15%以上。
数字孪生开启智慧农耕
中方县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,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,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经营、质量安全控制、市场流通的信息化水平。在铜湾镇竹园头村与黄溪村,农业社会化服务与数字化信息平台的结合探索正在推进,每个生产单元正被赋予数字身份。从墒情监测到产量预测,从农机调度到农资追溯,全要素数据在云端构建起“数字镜像”。
从铁牛轰鸣的田间到数据流动的云端,中方县正在书写新时代的“农机经济学”,全力构建“技术穿透-服务赋能-产业升级”的价值闭环。这一新范式的落地,重在通过社会化服务的制度创新,让分散的农户与现代农业体系实现有机衔接,为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“中方方案”。
责编:杨丽群
一审:杨丽群
二审:蒲书琴
三审:蒲长征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!
中央城市工作会议,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!
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(7月7日—7月13日)
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
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
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
学而时习之|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
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
看图学习丨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 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